关于一些这么多种外墙传热系数简化算法,到底怎么选择?和我国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的热门话题,大家都有很高的关注,但是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讲解吧!
外墙传热系数的简化算法就是传热系数与外墙主体部分修正系数的乘积。根据各地政策不同,传热系数一般通过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或主断面与热桥的面积加权传热系数来衡量。根据保温类型/平开窗、凸窗形式/建筑结构形式/构造形式等,确定修正系数后,对外墙传热系数进行修正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附录A中,计算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简化算法。此类修正系数与气候带和保温形式有关。根据不同的气候带和保温形式,选择不同的修正系数进行计算。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标准中有简化算法的描述,但不包括项目所使用的绝缘形式,建议不要选择该算法。
2、对于住宅建筑,《严寒和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8》附录B也规定了外墙传热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与公共建筑的简化算法不同,住宅建筑的简化算法仅用于外墙保温,修正系数随外墙传热系数和窗户类型而变化。另外,请注意,不同地方的地标限值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设计不在范围内,不建议使用该算法。
3、《福建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2019》中,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惯性指数可根据设计所采用的结构体系,通过确定外墙主体部分和结构热桥部分。然后计算外墙面积所占的比例,从而计算外墙的传热系数。不建议在不使用标准中包含的结构形式的情况下使用该算法进行计算。
4、根据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15》,当外墙及其热桥部分保温结构符合标准表A23的做法和要求时,热桥设计部分保温结构符合标准第328条~第3210条的要求,且单立面窗墙面积比ML075时,可采用简化算法进行计算。根据不同外墙主要断面的传热系数值,并按标准中表A23确定所采用的结构类型,即可计算出合适的修正系数。但应注意表A23中未列出的保温施工做法。可以根据实际结构计算出RR值,并根据其数值范围分为相应的类别。
综上可见,与其他类型的外壁传热系数计算方法相比,简化算法相对容易理解,计算也相对简单。当然,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外墙传热系数是不同的,设计者可以根据当地的规定做出选择。
本篇文章介绍这么多种外墙传热系数简化算法,到底怎么选择?,以及一些我国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对应的知识点就解完了,希望对各位网友能有所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