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 清除缺口,汨罗江祭祀,李元洛?

本篇讲解关于文华 清除缺口,和一些汨罗江祭祀,李元洛?相关题,希望帮帮助到大家。


一、汨罗江祭祀,李元洛?

汨罗江节


李元洛


在中国的河流中,汨罗江远谈不上波涛汹涌、历史悠久,但却是远近闻名的圣水。它温柔而温暖的怀抱,收容了中国诗歌史上两位伟大的绝望诗人。但在下游,即今汨罗县,有一处以水为墓。每年端午节,成千上万的龙舟竞渡仍在试图打捞他的灵魂;另一个在上游,在今天的平江县,他在那里堆土作为坟墓。人们常年祭拜荒凉的墓地,大多是伴随着春风、秋雨、夕阳、晨雾,偶尔还有墓旁燃起的几枝香。


大历五年,即公元770年秋冬,杜甫出峡入湖南,在湖南居住了三年。下至洞庭,再入长江,到达汉水,再转至襄阳,返回河南老家。不过,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已经与身体分离了。当他航行到洞庭这个风大的地方时,他就出现了多种并发症并病倒了。《风中小船,枕上写湖南亲友三十六韵》,被历代学者视为最后的作品,就像是一篇自写的讣告。他写洞庭湖冬景“船泊常摇,湖平已见人参。故乡悲冷,云气凄惨”。船过湘阴,北行至巴陵。“春草近恨,源头花时独寻。忧病,服药仍病。”他病重,不得不在去湘阴、巴陵途中到昌江县探望亲友。今平江,唐代称昌江,郡治为忠县平。位于汨罗江上游。但就在距县城仅十里地的小田村附近的河边,巨星陨落了。他的小儿子宗吾只好匆忙将父亲安葬在小田村的天井湖里,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平江杜墓。若远道而来,不仅能看到遗址,还能行走在山水之间,田野街道上有鸟儿掠过。还会向您讲述许多关于杜甫的传说。


目前全国有杜甫墓八座。除纯粹道听途说和纪念性的四种外,学术界对杜甫真墓的研究主要有耒阳说、平江说、偃师说、巩县说。我认为平江杜甫墓就是杜甫原来的坟墓,很有可能杜甫死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北方。杜甫死后四十三年,他的孙子杜嗣业请被任命为江陵秀才、参军的元稹写下墓志铭。碑文称杜甫“乘小船下荆楚,实与死者同住,行至岳阳安葬”。今天大多数人认为“岳阳”指的是今天的岳阳市或岳阳县。殊不知后者从西晋至清末被称为“巴陵”。“岳阳楼”原本只是三国时期鲁肃用来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开元四年,张说命中书镇守岳阳时,在旧址上建楼,取名“西楼”。后被李白、杜甫命名为“岳阳楼”。如标题。如果杜甫葬在岳阳城,会有人吟诵,但不会有这样的事。唐代昌江为越州属下五郡之一。直到唐代才改称平江。高山称“岳”,山南称“阳”。平江县有海拔1653米的天岳山,山的南面和西面是汨罗江流域,也就是元稹所说的“吕”。葬礼地点在岳阳。平江有杜姓人800多人。以“杜”命名的地方有“杜家山”、“杜家园”等十余处,杜家谱今流传于此。又相传杜甫死后,因战乱扰乱,未能安葬偃师,故“葬于平江”,其子孙“居此城祭祀守墓”。明代湖广参政的陈凯在平江杜甫后裔家里发现了两道圣旨。一是唐肃宗至德二年的圣旨,封杜甫为左十一。另一件是宋代的圣旨,封杜甫后裔杜邦杰为“成节郎”。在圣旨中,他还撰写了《杜氏圣旨跋》,详细记录和解释。清初谦益在《杜氏注》中也称“现为湖广越州府平江县后裔杜富家所有”。据说,这两道诏书是杜甫嫡系后人杜瑞生所传,1911年辛亥革命时遗失,近百年来,消息一直湮没。如果有一天他们能重新出现,就能为平江杜墓提供旁证、无可辩驳的证据。


我住在长沙,杜甫曾经住过。虽然距平江不远,心向往之,但人事情况却如此不幸,直到秋冬的最后一天,我才见到了我以前的学生于三定、朱平镇夫妇,还有先生。曾是学生的段华今天陪他去了平江桥乡小田村的天井湖,去探访同样在我心中的山中坟墓。


汽车离开平江县城,跨过汨罗江大桥,向南行驶了二十多里,拐上了一条泥泞蜿蜒的乡间小路。一路颠簸,终于看到山间有一堵白墙,是光绪十年重建的。“杜公庙”。寺门额上有一方形青石,刻有“诗圣遗迹”四字。寺庙前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据说是“天井湖”干涸后填平的。如果说“杜公庙”是书名,那么白墙就是封面。封面上有哪些精的文章?三座城门已经关闭很久了,平日里大概很少有人来参观。我们是不速之客,杜甫早已睡着了。当然,今天帐篷门不会给你们打开,所以我们只能从已经倒塌、被拆除的侧墙缝隙进去。杜公庙为砖木结构,两进一院。几栋旧建筑已改建为小学教室。桌子和椅子都破旧了。秋季和冬季光线更加暗淡。窗户没有玻璃,窗纸也早已破损。秋风新月风在其中自由流动。杜甫墓离教室窗子不远。每天,他的老老师都能听到农村孩子们克服困难来到学校的牙牙学语和背诵声。值此“寒夜”之际,心怀苍生、心怀天下的他,是否会叹息掩泪?我们仔细审视祠堂墙壁上布满灰尘、破旧不堪的字画,在屋檐下的走廊前流连忘返。平镇是平江人,对杜氏宗祠的历史非常熟悉。她指着木柱中间的两根花岗岩柱基对我们说


这两座覆盆子形的花岗岩柱基,下部呈圆形,上部刻有莲瓣图案,从其形状可以判断为唐代遗物,与其他唐代古建筑遗物相比较,国家也能证明这一点。”


“那当然是杜墓真实性的证明,不,石头就证明了。”我欣然应,弯下腰去触碰冰冷的石基,想要重温千年前的时光。


祠堂后面的山上,有一栋多年前建造的房屋,现已改建为三间教室。门楣石匾上刻着“铁平诗社”四个字。我不知道诗社是哪一年成立的。诗社被称为“铁瓶”。不知道瓶子里到底藏着什么奇妙的信息呢?为什么“瓶”叫“铁”?但毫无疑的是,创建这个社团的人注定是有诗意的,想要继承和发扬老杜的遗志。我什至突然想到我有幸有一个诗性的灵魂作伴。目前不起眼的学生中,未来会有人称霸诗坛吗?正当我们做白日梦的时候,管理墓地的老人被请来了。他领着我们来到诗歌社下墙的一扇小门前,打开了老式的铜锁。小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在一座小山的山顶上,有几棵青松翠柏守护着。我猝不及防,近在咫尺,杜甫墓突然雄伟地若隐若现,淤青和疼痛也袭上心头。眼睛!


20世纪80年代初,平江县文物管理所按原貌修复了杜氏墓。墓坐北朝南。土丘的顶部铺有青石。坟墓周围铺有红麻石和青砖。青石墓碑正中刻有“唐代文物部员杜文真公墓”的铭文。这是我们永恒诗人的最后安息之地。杜甫生于河南,卒于湖南。在黄河之南、洞庭湖之南,他与水有着生死之缘,更何况他的一生坎坷。最终他漂泊在西南天地间,将全家的忧愁和愤怒托付给了水上的一叶孤舟。晚年旅居湖南。兄弟间虽无往来,但“吴楚东南吴楚,宇宙昼夜浮”。洞庭的辽阔风光,曾激发他昔日的雄心;虽然李白、高适、孟浩然等故友都已相继去世,而他本人也已年老多病。然而“军马过山北,平轩泪流”,他依然想起战乱、战乱的苦难时代。已经是黄昏了,你对此有何感想?到了岁末,他依然牵挂着陷入水深火热的老百姓“云层一年比一年深,北风吹。潇湘洞庭白雪里。渔人的网被冻在了”。天寒地冻,莫用桑弓射雁。”去年,大米贵,粮食稀缺。今年米价便宜,农民受苦。达官贵人厌酒肉。这一代人已是山穷水尽,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但他依然牵挂着天下人民。“公孙尚危,侯景未生擒。信中平原广阔,北方战事深重。千里之外的人,我闻风丧胆。”九洲之战的血还在流淌,军声还在。”——他最后的诗肯定有很多人生经历。孤独的悲哀,孤儿的痛苦,却依然没有忘记时代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这不仅仅是“穷年忧李渊”,而是为之生、为之死。多么崇高、宽广的胸怀啊!我们来得匆忙,没来得及准备香烛,只好在墓前低头默哀许久,点上一炷香,永不熄灭。


杜甫盛赞李白、高适、岑参、王维等伟大诗人,并与他们有交情。其中,他与李白的友谊至今仍被视为诗坛,但都没有提及杜甫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永恒的谜,因为我们无从追。同时代的人对杜甫诗表示赞赏的人并不多,只有魏绩、严舞等人的诗并不出名,还有其他一些人。给予他高度评价的有衡阳判官郭守、韶州刺史韦佗等。但此时已经是杜甫去世的前夕了。前者有两首,后者一首。郭守诗云“新诗传遍天下,旧德朝廷属王老。县城简陋雨,江湖阔足以风浪。”松花熟酒醉,荷叶轻舟轻学,衡阳纸价不知多少。突然就涨了。”韦佗在《潭州柳备院外院长》一诗中称赞他“名诗无双”。杜甫从岳阳到长沙途中写下了一首《南征》诗。他叹了口气,说道“我受苦了几百年,始终没有找到知心朋友。”更不用说他的同代人忽视了他。尹凡于天宝生前晚年编撰了《河岳英雄集》,选了一些三四流诗人,但杜甫却叹息不已。高仲武去世后不久,编撰了《中兴剑气集》,收录了自德至大历末年二十六位诗人的作品。杜甫并未列入其中。世界上许多有抱负、有才华的人往往得不到认可和赏识。他们就像珍珠藏在尘封的角落里,就像好人被禁锢在偏远的角落里。有的人屡遭不幸,终生悔恨甚至记恨。然而,有的人却嚣张地居高位,名利双收,肥马豪车,锦衣玉食,似乎过着幸福的生活。未能发挥自己的才华,陷入生活困境的杜甫,晚年受到郭守、韦佗的称赞。虽然他们在文坛上都是无名之辈,虽然他们与杜甫只是泛泛之交而非挚友,但在杜甫凄凉寒冷的人生岁月里,他们不就像两盆火,温暖着他冰冻的心吗?


这个名字万岁,你身后的孤独事物。杜甫这样评价李白,感叹李白。不知道他对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预感呢?毫无疑,杜甫和李白都是以长寿闻名的。我还没有机会参观李白的故乡和墓地。然而位于河南巩县(即现在的巩义市)的杜甫故居,至今仍处于寒冷之地。杜甫墓园只是一堆泥土和一座绿色的纪念碑。那么平江杜墓呢?1960年代初期,墓顶、墓周的红色花岗岩,以及东侧的附属碑柱,均因水利建设而被挖掘。就像是瓦片被拆了、屋顶被打破、门墙被拆毁的房子,远胜过被秋风吹坏的茅草屋。惨淡得多,但既然是对农村水利的贡献,杜甫应该没有太多的怨言。没想到“文革”期间,他也受到了很大的批评。曾在成都茅草堂写下“天下满目疮痍,百姓苦不堪言;诗中圣人笔下波涛汹涌”的高官名士郭沫若也一改往常。杜甫再也无法为自己曾经如此推崇的诗人辩护了。当时被卷走的天下人,谁能自卫?然而,红卫兵确实让他害怕。他们挖出了土堆的东前角,据报道挖出了两盏石油灯。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